现在位置: 首页 常识

abc理论是谁提出来的(情绪管理之ABC法则)

时间:2024-11-07 08:15:26 浏览: 100


我们知道几乎每位妈妈都有着太多被压抑的情绪,科学研究证明情绪不是压一压就过去了,这些被压抑的情绪,没有因压抑住了或暂时的忘记而被消除,而是被生命力压制着,一直留在体内。

随着被压抑的情绪越来越多和生命力的不断消耗,慢慢的部分情绪的能量会去攻击我们的身体,包括身体的三个部分:消化系统、皮肤、内分泌,会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与孩子相处时,由于情绪压抑过多,妈妈也许会很轻易地被孩子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挑起来,瞬间爆发,这种爆发,其破坏性和带来的负面后果相信大家都是见识过的。

所以,情绪不是被一压了事了,它需要被处理,从生理的角度,情绪是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它不能被消灭,只能拿来用;如果不能用,我们就要释放它。释放的方式主要有倾诉和运动等,通过定期倾诉,运动释放掉体内的负面情绪,不再浪费空间积压这些负面情绪,也使得宝贵的生命力无需做无谓的消耗。

从信念的角度,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他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结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看法、解释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因信念不同,解释同一个事件就会产生不同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当某件事发生时,有的人无动于衷,完全无感,而有的人却激动万分,反应强烈。


比如某次外卖送餐送晚了(这就是激发事件A)。

员工甲的信念B是:商家不可能故意不给我送,估计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所以欣然接受,继续安心开会工作(C)。

员工乙信念B是:11:30就应该送到,现在都晚了快一个小时,这肯定是一个不负责的商家,你让我饿肚子,我也不让你好过,所以乙带着愤怒的情绪,不断打电话投诉写差评(C)。

从中可见产生不同的C的结果的原因是,甲和乙对于事件A的信念B不同。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事件A是已经发生的事件,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信念B,让情绪不至于失调和行为结果变得积极。

什么时候需要改变信念B呢?那就是出现消极信念时,常见的消极信念一般有以下特征:

1. 以偏概全

当某件事第二次发生时就冠以“总是”、“所有”、“又来了”。

2. 过度联想

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就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就是世界末日。例如,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算错了,孩子没有数学天赋,可怎么办呀,怎么考得上大学呀,怎么找工作呀,……一切都完了。陷入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3.不切实际

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表现为将“希望”、“想要”“争取”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一旦事物的发展与其期望相悖时,感到难以接受,大发脾气。例如,孩子每门都必须要考95分以上,如果没达到就接受不了,大发雷霆。

所以,以后在遭遇某个事件时,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存在以上3种情况,如果存在,就要马上打消这样的念头,往积极的信念转移。

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除了要定时释放负面情绪,最根本的还是保持良好的信念,遇到任何事情,先察觉自己,一旦出现或处于消极的,不合理的信念时,要马上转念,转化为积极,正向的信念,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乐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