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常识

端午节的资料(关于端午节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4-07-19 09:00:21 浏览: 100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等。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关于端午节你了解有多少呢?

名字来源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午”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午。”

端午由来

  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端午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大部分会划旱龙舟或者舞龙船。划龙船时,多有助兴的龙船歌。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有“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吃粽子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饮蒲酒、雄黄酒

  《荆楚岁时记》载:“以菖[chāng]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此俗流传较广。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以镇邪。

  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青年人,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

端午诗词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pí]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