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广袤而美丽的大草原上,居住着一个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人主要聚住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哈萨克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他们以游牧生活为主。一生酷爱马,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信奉萨满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上使用哈萨克语作为日常沟通语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的哈萨克民族文化习俗。哈萨克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等文化有着明显的草原牧区生活特色。
服饰习俗
哈萨克族人的服饰原料主要是动物的皮毛,然后来进行制作,很多都是冬季羊皮制作大衣。妇女平时穿着一些花布的连衣裙,或者是一些襟棉大衣。男子喜欢棉布、毛布衣裤,喜欢以条绒等作衣料。颜色上多选用黑色、咖啡色等深色。冬季主要穿皮大衣、皮裤。为了便于上、下马,裤子用羊皮缝制成大裆裤。男子喜欢扎一条牛皮制成的腰带,腰带上镶嵌有金、银、宝石等各种装饰品,腰带右侧佩有精美的刀鞘,内插腰刀,以备随时使用。戴一种用薄白毡制作的翻边帽。鞋靴比较讲究,根据游牧中不同的需要制成不同的种类。未婚女子头戴漂亮的花帽,穿连衣裙。冬天有时戴皮帽。已婚妇女头戴方巾或白布盖头,盖头外披白布大斗巾,头巾左上端佩带一件首饰,并戴耳环、戒指和手镯。
居住习俗
哈萨克族牧民以游牧生活为主,世代聚居于戈壁草原上,并且从古至今都有以马代步的习俗。哈萨克族的牧场有冬夏之分,夏牧场多在海拔高、冬季气候寒冷的地方,冬牧场分布在河谷、山间盆地和向阳的低山山坡等处。一般都会根据季节而不断轮换。冬窝子、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是哈萨克族人对住房的称呼。这种临时搭建的房子一般都用毛毯为主料,然后辅以木条、苫布、绳索等。这种房子可以随时搭建也能随时拆除是春夏秋三季便于搬迁的毡房。冬季则在冬牧场上住土房子和木房。这种房屋为四方平顶,内置铁炉或土炉取暖,为避风雪,多用土坯、石块或木头构筑而成。哈萨克族人把搬迁当作生活中的大事。搬迁时,他们一定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牲畜所驮的毡子和毛毯,用以装饰。到达居住地后,已迁来的人都要出来欢迎刚搬来的人家,并要帮他们卸东西、搭毡房。然后向新来户送饭。这种在搬迁中先来户款待新来户的习俗叫做“艾露勒克”。
饮食习俗
作为游牧民族的哈萨克族,其饮食习惯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畜牧业紧密相关,他们的食品以煮肉、奶茶、烤肉、马肠子、牛肉灌肠、肉馕、面等为主。常把牛、马、绵羊和猎物以及飞禽的肉煮着吃。肉食中羊肉占有较大的比重。哈萨克族忌食猪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忌食一切动物的血。
婚礼习俗
哈萨克族的婚礼富有古代游牧民族的特色,婚姻经过说亲、订婚、送彩礼、成婚等程序后才结成家庭。说亲;由男方家长或委托一位信得过的亲友带上礼物到女方家去说谋。女方若有意,便收下男方送来的礼品就表示定亲了。并款待男方来客,商定订婚日期。订婚;这是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当双方缔结婚约后选一个日子,由男方父母及近亲,带一匹好马和一些彩礼到女方家订婚,订婚之日,女方家要设宴款待男方来客。当男女双方的婚事议定之后,两家的家长相约至河边踏水而过,叫做“踏水礼”,行礼后不得改悔。成婚;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头一天,新娘家里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称作“巴他”的老人,来为新人祝词,祝愿他们婚姻美满,然后宰羊款待宾客,宴会过后,开始欢送新娘的弹唱活动,一般以对歌为主,亲友和女伴们要为新娘唱劝“嫁歌”,新娘要唱“哭嫁歌”以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及依恋家乡之情。这时伴郎骑在马上与伴娘逗趣对歌,大体分为序曲、劝慰、哭诉、哭别、揭面纱歌。赢了方能进门接新娘。有时候伴郎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伴娘围攻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嘲讽,还要向伴娘送礼。当新娘离开父母家前往男方家时,男方要在家举行隆重的迎新仪式。当新郎将新娘迎到离家很近时,新郎便飞马回家报信,而新娘一行送亲的人在此下马等候婆家来人迎接,这时新郎的嫂子带领一群年轻的姑娘前来迎接。此时要给新娘换上一匹新郎牵来的马。送亲和迎亲的人会合后分散喜糖,戏闹一番。然后搀扶着新娘来到婆家的毡房跟前,公婆已等在门口迎接,婆婆手端盛有奶酪、包尔沙克的一盘食品向新娘头上撒去。这时新郎新娘走进家从火上跳过去,以象征着日后俩口子日子红红火火。然后还举行刁羊、姑娘追、赛马、摔跤等活动。
丧葬习俗
由于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其葬礼基本上按照伊斯兰教教规进行。临终前请来毛拉念经“赎罪",人死后,将尸体放在毯房右边,脸朝西方安放,绑住下巴颏,用洗净的布盖住脸面,再用围帐将遗体挡起来。葬礼大体分为整容、挂旗吊唁、报丧、奔丧、出殡、送葬、哀悼、祭祀等一系列的活动,全部过程甚至要持续一年时间。
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古老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创造了游牧业生产与生活相适应的民族礼俗文化。游牧生活造就了哈萨克族人豪爽、热情、好客、真诚、扑实的民族性格。他们的民族习俗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仅仅只说到了一个很小的方面。只有待以后有时间了慢慢叙说。
——皮爸游记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