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
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是长城的著名关隘之一,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于其名称的由来,与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有关。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与太穆皇后窦氏的独女,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属一母同胞。在高祖诸公主中排行第三,然而其具体名字、出生年则没有记载。其夫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柴绍。隋大业十二年(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大业十三年(617年,亦为义宁元年),隋王朝气数已尽,此时的隋炀帝早已不得人心,起兵反隋的烽火燃遍全国。在李世民的动员之下,五月,李渊决定起兵。
李渊起兵前,平阳公主与柴绍当时在长安,李渊派遣使者秘密将他二人召回。柴绍对平阳公主说:“你的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去迎接他的义旗,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平阳公主说:“你应该赶紧离开,我是一个妇人,遇到危险容易躲藏起来,到那时自己会有办法的。” 于是,柴绍立即从小道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平阳公主招兵买马,组建起了一支七万多人的起义军。
这支军队由平阳公主做主帅,军中多为女子,百姓称之为“娘子军”。平阳公主展现了超凡的军事才能,很快在关中打下一片地盘。九月,李渊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随后,平阳公主挑选了一支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京城长安。十一月,长安攻克,李渊拥立代王杨侑即位。
京城平定后的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之变中被禁军将领杀死。五月,隋恭帝杨侑禅位李渊,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李渊册封自己的三女儿为平阳公主。唐代公主的封号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以国名作为封号,以郡名作为封号和以吉祥之词作为封号。平阳公主的封号很可能与其夫柴绍有关。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临汾古称“平阳”。柴绍于大业十三年被封“临汾县公”。有趣的是,因“阳”与“杨”谐音,隋开皇初年,“平阳县改曰临汾县,恶平阳之名也”,李渊赐其三女儿封号为“平阳”,亦有“平杨”的寓意,可见平阳公主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李渊对其功勋的认可与赞赏。
李渊称帝时,群雄割据。李唐王朝尚未统一全国,疆土仅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的李轨。此时平阳公主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山西,她驻守的地方也因其得名,被称作“娘子关”。
虽然史书对平阳公主的记载不多,但是其美名一直流传到后代。文人墨客途经娘子关,赞叹此地风景,追忆公主的骁勇,留下许多诗篇。如唐代张籍《娘子关行》:“娘子关,古戍阙,黄河水,天山雪。”岑参《登娘子关》:“十万栏杆寒色笼,红旗半卷出烽烟。”黄庭坚《次娘子关》:“娘子关,古城墉,黄河水,白山雪。”明代王世贞《娘子关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军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平阳公主薨,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按唐代的军礼下葬的:“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出反对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高祖李渊反驳他:“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史书亦称平阳昭公主。平阳公主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公主,可见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
如今的娘子关雄伟依旧,“娘子关瀑布”悬流百尺,顺悬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绚丽的“水帘瀑布”,讲述着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