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常识

修水县是哪个省哪个市(江西修水县:义宁故地,修水之源)

时间:2024-12-17 08:15:47 浏览: 100

修水县地处江西省九江市西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东邻武宁县、宜春市靖安县、南毗宜春市奉新县、宜丰县、铜鼓县,西连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北接湖北省崇阳县、通山县。县城总面积为4502平方公里,辖19个镇、17个乡,总人口为89.33 万。县政府驻义宁镇。


修水县因地处修河发源地而得名。修河,古称建昌江,又名修水、修江,为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以其水行修远而得名。修河源头在修水县幕阜山湘鄂赣交界黄龙山北侧,这也是修河上游渣津河的源头;另一种认为在铜鼓县花木林场附近的修河尖,这也是修河上游金沙河的源头。宋代《职方乘》记载:“修水源出黄龙山,纳众水东北流六百六十里,入鄱阳湖。”可见修水作为一条河流,自古以来在当地影响颇大,因此在1914年,义宁县因重名需要改名时,便以境内主要河流为依据改为“修水县”。


修水又有分宁和义宁的曾用地名。分宁县名来由为唐代分武宁县而置,时江西观察使李巽上疏:武宁县辖二十乡,西部“山川修阻,输赋于官,逾三百里,小民往返,疲于道路,农桑之业,或至荒废”。建议分地设县,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获准分武宁县西8乡设县,修水地域再一次设县,因县是分武宁县而设,故名“分宁”。而义宁县名则是源于清代的一场农民起义。嘉庆三年(1798年),当地陈坊人刘联登、宋怀朴等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发动起义,后被武装镇压,嘉庆皇帝想在这困境中,树立一个将白莲教起义消灭在初始阶段的标杆,认为当地民众“知方向义”,于是在嘉庆六年(1801年)赐名“义宁”。


修水县历史悠久。秦以前为艾,艾立都于今渣津镇龙岗坪,辖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奉新、靖安、安义等地。春秋、战国时诸国争雄,艾侯国为艾邑,先后属吴、越、楚管辖。秦仍为艾邑,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六年(201年),为艾县,属豫章郡。新莽时改名治瀚。东汉光武时,复名艾县;中平年间(184—189年),设西平县,治今全丰镇;建安四年(199年),设西安县,治今宁州镇黄田里,艾、西平、西安3县并存,都属豫章郡。东晋时艾、西平、西安3县同属江州。南朝陈永定三年(559年),于西安县境设豫宁郡,辖艾县、西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艾县、西平县、西安县,并入建昌县,治今永修县艾城,属洪州总管府。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设西平县;长安四年(704年),设武宁县,辖今武宁、修水、铜鼓3县,治武宁县甘罗村;贞元三年(787年),西平县废;贞元十六年(800年),分武宁县西高、崇、奉、武、仁、西、安、泰8乡设分宁县,辖今修水、铜鼓2县,治常州市(今义宁镇),属洪州。北宋初,分宁县更名宁县。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因知县陈敏识抗金兵有功,宁县升为义宁军;隆兴元年(1163年),复为分宁县,属隆兴府。


分宁自置以来,即为上望繁要之县,元大德五年(1301年),升分宁县为宁州,属龙兴路,知州为从五品。明洪武初年,宁州改为宁县;弘治十六年(1503年),复宁州,属南昌府。清沿明制,嘉庆六年(1801年),改名义宁州;宣统二年(1910年),分上崇乡、上武乡设铜鼓抚民厅,由义宁州管辖。1912年,义宁州改为义宁县,直属省辖;1913年,废铜鼓厅设县,从义宁县分出;1914年,因避与广西义宁县同名,改名修水县,属浔阳道;1926年,道废,再度直属省辖;1932年,属第二行政区;1935年,属第一行政区;1942年,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6月16日,修水和平解放;7月,成立修水县人民政府,属袁州专区;9月,转隶划归九江专区。后一直属九江专区(地区)。1983年,九江地区和县级九江市合并为地级九江市,属九江市。

修水向称“文章奥府”,为“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文化教育比较兴盛,培养了众多人才,其中“双井黄氏”与“义宁陈氏”为典范。双井黄氏北宋一朝中进士48人,是驰名中外的“进士村”,其杰出代表黄庭坚,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义宁陈氏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化大族,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福建上杭迁入江西义宁州安乡(今宁州镇竹塅村)。迁义宁以来,陈氏经棚民之家、耕读之家和官宦之家近两百年的文化积蓄,走过了家族史上的辉煌历程,更培育出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五位杰出人物,后世誉之为“陈氏五杰”“陈门五杰”。


修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体现在“三个第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全县有10余万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