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膝下无子是什么感觉?中国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大多数夫妻结婚后,会把“生孩子”当成是一种任务。在上世纪80年代,一股“丁克潮”改变了很多人的思想。
一些人不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不顾亲戚朋友的反对,成为了一名丁克。时至今日,第一批丁克已经退休,开始了晚年生活,不过膝下无子的日子,让人感到很揪心。
丁克,英语DINK(Dual Income No Kids缩写)的译音,亦即双重收入,没有小孩。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提出,丁克的社会学正规术语就是“自愿不育”,重点在于“自愿”。
自从这一概念于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逐渐发生了本土化转变,已经不限于已婚群体。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2021年时已有逾60万丁克家庭,而2022年丁克人口进一步增长,已占到总人口约14%。那些在三四十年前选择不生育的初代丁克,如今都已迈入老年。
关于丁克的讨论都绕不过这几个核心问题:“后悔吗?”“孤独吗?”以及“老了怎么办?”
不止丁克,每个人或早或晚、或多或少都将直面这些人生的终极问题。
80+丁克,已丧偶
老伴的骨灰盒还在火葬场放着
老人无奈之下作出决定:先将骨灰盒放在火葬场保存一年,等自己安定下来以后再做决定。所谓的“安定下来”,指的是解决接下去在哪里度过残年的问题。
60+丁克,
养儿防老的观念
老无所依,街道和居委都无力承担照看一名独居老人的责任,单身老人连入住养老院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没有法定监护人。
想要成为丁克最重要的一步是完成充分的内心准备。以下四点:
一、要明白孩子给父母带来的最大欢乐和幸福是什么,同时也就明白了这欢乐和幸福是否是不可替代的。
二、要明白我们人生目的、生活方式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关系。
三、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这辈子你到底要什么,什么是你最根本的欲望。
四、“无论如何,要决心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日常生态和生命天地,建立自己新的精神地图。以此来奔赴当下和未来,应对一切不明事理的反对和阻挠。”
所以说在成为一名丁克之前,要考虑清楚,不要只看到好的一面,要为自己晚年的生活做打算,如果能够接受晚年膝下无子的事实,便可以成为丁克,如果希望自己退休后好好享受天伦之乐,最好趁着自己年轻时生个孩子,别等到老了之后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