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常识

大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世间最本质的规律是什么?)

时间:2024-08-08 13:30:21 浏览: 100

《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人是效法于地的规律,地是效法于天的规律,天是效法于道的规律,而道则效法于自然的规律。

《道德经》告诉了我们宇宙的真理、生命的实相。最重要的是透过它最终去了解大自然,看懂大自然在启示我们什么。

其实,所有的经典,都是在描述大自然,都在记录大自然的智慧、法则、启示。

所以,我们必须要向大自然学习。

大自然什么规律呢?

比如:

每逢春至,山花嫣然,浅草相映,兰若繁星,连绵山间,数月不败,然花不越季,草不越冬,此为应期。知期而至,此谓逢时,知期而隐,此谓之得养。养者,和美之纲也,山川花草者,皆知逢时得养,和美之道。

春天花草生发,繁花似锦,草木茂盛。但是到了冬天花草就退却了,但是,来年春天花草会依旧繁茂,所以,花草的这种现象这不是死亡,而是潜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正因为花草按照大自然时节的规律生长,懂得应冬天的时节而修养,才能在每次的春天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蓄势待发,生生不息。这也是和美之道。

但是,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

《道德经》说: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人总是贪得无厌,得到了还想要得到更多。

山者,逢高必静,人则躁矣,不躁不足以显其位;水者,遇低则就,人则让矣,不让不足以得其方;花者,得果则退,人则进矣,不进不足以据其功;草者,近冬则隐,人则显矣,不显不足以得其利。

山越高越显安静,人却不一样,人在高位会比较躁动,因为要显示出自己的地位,得到别人的尊敬。

水越是在低处越能停留,人在低处就是推让,因为人总想着离开低位奔向高位。

花得到了果实,花朵就会退去,人却不一样,人取得了成果,会当做功劳,自我彰显。

草快到冬天就会隐藏起来,人却不一样,人哪怕在逐渐进入低谷的时候,依然会把持着、显示着自己曾经的优势,试图继续获得利益。

人的这些种种违背规律的行为,是因为人的内心存在虚妄,不知晓自然的本质的规律。

大自然的本质规律是什么?

世间生灵,日月为母,气灵为父,水土为精血,是有得成,是有离失,此谓之本,本者,根也。若要知其得成离失,自得期山川万灵为师,是以知万物生长收藏之理,是以明得成离失之由。

世间万物生长的根本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要想弄懂“得成离失”的原因,就要明白“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

所以,自然万物有规律的生长,是因为它们懂得自然规律的根基是什么,并能够依此而行。

但是,人却抛弃了根本。

今之世人,皆以势位功利为母,以假名巧取为父,以贪妄为气血,以执念为精神。忘本而为,为而又为,不知何为!

现在的人们以功、名、利、禄为根本,任由自己的贪妄、执念之心肆意妄为。

这种忘记根本,胡作非为,必定造成不好的结果。

世事繁乱者,世人忘本而行,弃师而为,一己独尊,然细水难长,独木不支,忘本弃师,道混界乱,终为溃也。

失去根本,胡作非为,自以为是的结果就是溃败。因为失去根本就没有了支撑,就像细水不能长流,独木难支。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知本而为,效师而行,诸事皆简,不相拘泥,是得自在。何为效师而行:逢高则静,遇低则就,得果则退,近冬则隐。

我们知晓根本,抓住根本,简而易行,懂得大道至简的道理,并向大自然学习:身处高位要保持清静、宁静,身处低位也要沉得住气,有容纳的心胸,取得成果不自恃、彰显,懂得“生长收藏的”道理,不强生、不恶死。

《道德经》: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意思是:方正而不孤傲,不伤害别人。严于律己,却不用来要求别人。对自己廉洁节制,却不认为别人这样行为有害。为人率直,却不放肆。有闪光的好德行,却不刻意显露。

我们向大自然学习,懂得按照规律做事,就会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