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和劝你大度的人做朋友
有共同三观的人才能愉快的在一起,什么是三观!
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看透本质劝人大度者为圣人,不明所以劝人大度者为庸人。庸人之言,自然是一笑了之。
庸人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ōng rén,指平常的人;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语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今有於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
人的眼光和抉择是有恒常性的。
庸人之所以为庸人,是因为一个个愚蠢的决定和平庸的理解不停堆积,导致人生平平无奇,三观摇摆不定,言谈举止拘俗守常。
这类人,自然要尽量少接触,避而远之最好。
嫉妒心
嫉妒: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不良关系的体现,它是人感情的表现。由于怨恨且察觉别人享有之利益,并欲将其占为己有,因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与心理状态。
这类人往往眼红别人的成绩,嫉妒别人的才华。总是幻想着别人都能和自己一样平庸,甚至可能认为自己虽然能力不及他人,可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却高人一等。
劝人大度也是和稀泥的态度,其实就是不希望事情得到真正的解决,有时甚至会上升到道德绑架的层
面。这种人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内心是极其丑恶的,自己的前进就是用别人的后退来换取。
为什么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利益自己不能争取?
表面上都是为了你着想,其实都是不希望势态朝好的方向发展。
想拔高自己的人品地位
这样的人喜欢借他人之手来输出慷慨,形成一种错觉,那就是因为自己大度影响了当事人,让当事人也变得大度。自己是道德的标杆,是人性的光辉。
成年人处理事情,往往通过结果来体现自己的能力。这类人往往借着处理事情的机会,让你息事宁人,而达到他自己借势上位的目的。或者是,你的利益将会触碰到他的某些利益,但是却不是众人皆知。
那么他自然需要劝你放弃自己的利益,一来保住了自身的利益,二来给人包容大度的印象。
想充当“圣母”(圣母婊)
圣母婊是一个网络用语,意思是那些无原则底线的包容、原谅他人,对任何人事物都抱有博爱之心,不讲求客观事实,一切行动准则都只围绕“爱”、“善”两字为中心,会因此伤害到他人的人。
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之下,十足包容、博爱的人,绝对不是圣母婊,而是真正的圣母。
这类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纵观全局,殊不知,站在山顶往下看时,视野会被白云遮住,不食人间烟火自然不知道人间疾苦。
说白了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典型的双标行为。
并且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的处理方式一定是最完美最能保存双方利益的方式。
可是有些事情的处理,结果并不能让双方都得利,比如杀人、强奸。犯罪者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无论何事都劝人大度,可是当别人遭受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了,又是另一番作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懦弱怕事
这样的人不仅自己天性懦弱,更喜欢输出懦弱。
他们的处世风格大多借鉴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虽然也是一种很优质的自我保护机制,对于自己是很好的,可是把这种方式传染给别人,则是有些不讲“道理”。
因为本身这种掩耳盗铃方式,就是对于内心弱小能力也弱小的人的一种保护,别人有更高效的自我利益保护的方式,为何要借鉴这种最低级最低效的行为方式呢?
这些人在面对不公与困难时只会采取这一种处理方式:在别人遇到事情时也会自觉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套用在别人身上。
虽然本意并不坏,但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心理会越来越脆弱,最终影响性格,变得懦弱胆小。
所以遇到事情时,要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最后的决定还是应该由自己来做。
只有自己把自己的气理顺了,才能把事情真正地解决掉,事情才能真正的“过去”。
远离不分青红皂白就劝人大度的“人”!
“我最烦那些劝我大度的人,你都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这种人你得离他远点,为什么?因为他遭雷劈的时候容易连累到你,咣!扎你一刀,血还没擦干净呢,他打那儿:你要勇敢地站起来!”,你死不死啊!
马东在《奇葩说》里一期说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蔡康永马上回答到:那不是原谅,那是算了。
是啊,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原谅的,就算是自己都没办法做到完全谅解,那么一个不是自己的人,有什么资格代替自己来原谅别人呢?
所以不原谅不是罪过,并不违反任何法律法规、也不触碰任何道德伦理的底线。